万同老店

年画文化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blob.png

地址:中国河南省开封朱仙镇运粮河西岸万同老店

电话:13837897231      13460795566          

邮箱: 2012216972@qq.com

网址:www.zxznianhua.com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年画文化

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发布日期:2018-04-08 作者:朱仙镇木版年画 点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中国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不同,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年画是汉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汉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汉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朱仙镇木版年画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朱仙镇木版年画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 清鼎盛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达三百多家,年产销几千万张,畅销全国各地,大有独占市场之势。

  

  万同老店年画作坊创建于明末清初,是 朱仙镇著名的年画老店之一,兴盛时期木版千余块,印工上百人。万同老店现位于朱仙镇运粮河西岸中段,面阔六间,占地450平方米。万同老店年画主要产品有:门神、财神、灶神、神话故事、戏曲年画等,它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艳丽、久不褪色、形象夸张,采用传统手工水色套印,被誉为“中华绝活”,是古版年画中的精品。

  

  朱仙镇万同老店老字号作坊第五代传人张继中先生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现已开发出《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牛郎织女木版年画故事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等,并有轴装、托片、框装年画,以及与年画相关产品的镇纸、磁卡年画、汴绣年画等,供收藏、收购者欣赏。万同老店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艺术家5人,高级印工5人,雕版师3人,行包并自装、设计、销售一条龙服务。近几年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洛阳、郑州、上海、北京等地开设总代理。

  

  2003年,五十多幅年画被美国旧金山民俗博物馆收藏,八十三幅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三十八幅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

  

  2007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河南省 老字号”。


相关标签:朱仙镇木版年画,年画,木版年画

在线客服
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